close

對照顧初生嬰兒的父母來說,面對尚無法明確表達需求的寶寶,常常只能以其外在的反應,

來評斷孩子的狀況,而其中依大便的性狀、顏色、次數,倒是可看出一些端倪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特殊顏色的便便,嚴重時會危及生命,需小心謹慎才行。
小寶寶不會說話,不舒服時就只能哇哇啼哭來表達,除了活力狀況、進食情形,

觀察baby的排便就成了評估健康情形的重要依據之一。

新生的寶寶在哇哇落地後,通常於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內會解出大便來,

這時候的大便呈墨綠色、黏稠狀,是出生前在胎兒腸中形成的,

內含大量的膽汁色素、胎毛、胎脂,以及一些腸內脫屑等物質,這種型態的大便叫做「胎便」。

大約三至四天以後,大便受到食物的影響逐漸有所改變,顏色漸漸變成黃色或是帶一點綠色,

質地則是黏糊狀且不成型,約一週後就變成嬰兒期的大便



Part1. 正常的嬰兒排便】
食物經過胃及小腸消化後,營養物質即被吸收,剩下一些無法吸收的殘渣進入了大腸,

大腸內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細菌,將殘渣分解成為許多的代謝物。

對糖份的分解產生了很多的有機酸及一些揮發性的脂肪酸,所以大便有時就有一點酸酸的味道,

甚至還有臭味;而蛋白質經過腸內細菌分解後就會產生氨(俗稱阿摩尼亞)等有惡臭物質,

所以吃蛋白含量較高,其大便也會比較臭。

而喝母奶的寶寶其腸道內的益菌如比菲德菌、乳桿菌,它們將醣份分解成乳酸等物質,

所以便便的酸鹼值偏酸,使得細菌無法生存,達到保護作用。



一天解多少次才正常?
一般新生兒在出生十二小時,最晚兩天之內,會解第一次胎便。

新生兒大腸反射相當強烈,加上乙狀結腸的容量不夠大,所以每次吃奶就造成大腸收縮排出大便

新生兒出生一週內,寶寶每日排便次數約四至五次,甚至解六到八次不等。

隨著寶寶的成長,乙狀結腸容量增大,可儲存更多的糞便,於是解大便的次數就會減少,

新生兒期之後到四個月大,每日約二、三次,五個月到一歲約兩次左右,過了一歲平均約一至二次。

但,有些寶寶在滿一~二個月,一天仍要解很多次大便,而有些寶寶卻要二到三天解一次大便

甚至要媽媽去刺激才解得出來,僅管如此,解出來的大便只要是軟軟或是豆沙狀不是很硬,這都屬於正常現象。



添加副食品後便便會改變
餵育母乳或奶粉時期,多半是成形的軟便,氣味也不臭。

當開始添加副食品,寶寶大便內有時會摻雜一些完全消化的青菜、

水果屑等顆粒,這屬於正常情形、無需擔心

另外,有時便中也會有白色顆粒或是黏膜的出現,這是因為排出乳中未消化之脂肪及腸內受刺激分泌的黏液;

只要寶寶食慾與生長狀況依然良好,是沒有大礙的。

喝母奶所解的便便
喝母奶的寶寶的
大便,通常都是金黃色,質地是稀糊或軟軟,像奶酥的顏色及性狀。

味道微帶酸味或乳酸味,有時大便中會混雜一些白色的顆粒,這是正常的。

在出生的頭幾個星期,大便次數可由每餐一次到每日數次或多日一次不等,

有些寶寶每餐必解便並不是拉肚子,而是寶寶胃部裝滿奶水,

即引起腸管蠕動而有便意,稱為胃腸反射性排便,這是正常生理現象。

而另一方面,母奶容易被消化吸收,沒有殘渣存留,因此較少形成大便

只要寶寶排便順暢,沒有困難現象,體重正常增加,大便次數的多寡並不重要,

一般須等到兩、三個月後,大便次數才會逐漸定型。

喝配方奶所解的便便
餵食嬰兒配方奶粉的
大便,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,大便的顏色有黃色、黃棕色或墨綠色,

因為有蛋白分解,臭味較難聞,而且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,次數由一天二到三次不等。

然而有一些寶寶胃腸的蠕動對飲食的反應程度不太一樣,所以大便的次數差異會較大,

只要大便的型態不是水水稀稀的,或是乾乾硬\硬的,市可以接受的。

一般來說,每一個寶寶的大便情形都不太樣,只要寶寶的飲食、生活起居正常,

生張發育一直很好,父母不須為寶寶排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太操心。

Part2. 異常的嬰兒大便


配合醫師及營養師指導,適時適量添加
副食品,除了供給適營養成分,也有助於消化及排便的正常化。

對於寶寶排便顏色異常,有疑問時還是要隨時請教小兒科或新生兒科醫師,以及早發現問題、及早治療。

  文章來源:育兒雜誌

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鍾明宗


延伸閱讀:從寶寶的便便看健康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ff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