床母,宜蘭地區俗稱「鳥母仔」,小孩子的胎記傳說就是「鳥母作記號」以利辨認。據說床母生日就在七夕。

  台灣民間信仰習俗中,七夕這一天除了拜七娘媽之外,也要拜床母,甚至於每當年節或二十四節氣或每個月初一、十五的晚上,也都要祭拜床母,因為台灣人認為,從嬰兒出生起到15歲,都有一個兒童神,亦即床母,住在寢室裡保護,通常在出生後第三天,就要上供祭拜床母,以後每當孩子生病或有異狀時,也都要燒香祭拜床母,除此以外,產後6天、12天、滿月時,或每逢節日,祖先祭禮時,也都要拜床母。據說嬰兒睡覺時會哭會笑,都是床母逗弄的,因此父母親如果虔誠的祈求床母,則嬰兒受到保護,就會順利長大。

  民間的習俗,拜床母在床上拜,要從下午六點起,以油飯、雞酒、刈金〈四方金〉7張和婆姐衣〈床母衣〉,放在床的中間燒香拜拜,如此孩子才會睡的穩。祭拜時不用筷子,在上香時祝禱說:「暗時好睏日時好」,之後立刻焚燒刈金、婆姐衣並且趕快把祭品收起來,據說如此床母才會勤於照顧小孩,因此不能花太多時間享用祭品。所以拜床母是所有祀神儀式中時間最短的祭典。

  有關床母的傳說,說法也有分歧。一種說法認為床母就是鳥母,鳥母就是註生娘娘身邊的三十六宮女,又叫做三十六婆姐,也叫做三十六宮鳥母。鳥母是輔助生育的神,鳥母是擬燕子而化作神明。古人認為燕子是送子神,古書記載春分時節,燕子感陽氣而非來群集於堂庭屋宇,築巢以產乳繁殖。古代帝王有感於此,在燕子初來之日,用牛、羊、豬在郊野祭祀禖神。禖神的禖就是懷孕生子之意。因此某些貞婦烈女死後被托為神明,擬燕子而稱作鳥母。而民間也有把鳥母作床母的,專門照顧出生後至16歲這期間的成長,使他們免於驚嚇溺斃、火燒出麻疹等,保佑小孩的身心正常發育。
 
 另一說法是很久以前,有一對戀人,由於家庭反對而不能成婚,但他們卻更加密切往來,不久女孩珠胎暗懷,生下一個男嬰,但女孩卻逝世了。男的悲痛之餘,把她葬在他床下。雖然女的死了,但她的靈魂卻經常照顧她的兒子,她兒子長大後考中狀元衣錦榮歸。後人就把逝世的女子稱為床母,以之為照顧嬰兒的守護神。

  但也有一種傳說,說古時候有一個叫郭華的書生,在參加秀才考試途中,與賣扇姑娘一見鍾情,當夜兩人就發生關係,不幸郭華卻暴斃了。賣扇姑娘怕親戚鄰居知道,於是將他埋在自己床下。後來她懷了胎生下一子,為了安撫郭華的靈魂,經常在床上設酒菜、焚香祭拜,人們看到就問是什麼理由,她謊稱說是拜床母,可以使孩子長得快。從此就留下拜床母的風俗。

  不管說法如何,拜床母就是為了孩子能順利成長的祈求。算是一種關愛與期望下所衍生出來的信仰與行為。


資料來源:http://taipedia.cca.gov.tw/Show/ShowDetail.aspx?TextID=2172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ff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